昔日贫瘠荒凉,寸草难生;今朝绿满山坡,茶果飘香。十年来,新洲区坚持系统谋划、综合治理、动态监管,新洲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37.8平方公里,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成效明显。
11月7日,记者走进新洲区旧街街少潭河流域狮子岩南麓的太阳冲,只见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油茶林,错落有致,树上挂满颜色透红、乒乓球大小的油茶果,一派丰收的景象。很难想象,这里曾经是山地土壤贫瘠、飞禽走兽稀少、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。
“我们在这里种植油茶1000多亩,每年油茶和苗木的收益大概有180万左右。”武汉太阳冲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更祥向记者介绍说。
好生态换来好光景。沿茶园山坡放眼望去,小石坝随着山坡起伏,保护着油茶树四周的砂土不被流失。小石沟蜿蜒不断,水流顺沿缓缓而下,形成蓄水凼、蓄水池。茶园因为有良好的节水管理措施,今年受旱情影响较小,获得大丰收,吸引了湖南、江西等地油茶种植户前来取经学习,签订茶苗采购订单。
武汉太阳冲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更祥告诉记者:“太阳冲这个地方以前是荒山秃岭的,一到下雨天,水和砂石就像瓢泼似的冲下来,特别危险。”
近年来,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抓住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政策,根治“生态缺陷”,启动少潭河流域狮子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。通过改山、治水、修堤坝、造山渠,改善原有的自然生态,因地制宜种植耐寒、耐贫瘠的油茶、板栗等经济苗木,逐步形成了泥不下山、水不乱流、蓄水保土、沟渠相连,遇旱能灌、遇涝能排、兴水固土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,太阳冲也从当年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洲。
武汉太阳冲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更祥表示:“现在茶园是周边有林,沟边有树,堤岸有草,茶园的效益也是一年比一年好,常年有30多人在这里打工。”
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以小流域为单元,采取生物措施、工程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综合治理。先后完成磨盘山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、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、姚河(大雾山)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、少潭河流域狮子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、磨盘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综合治理工程、柳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,启动陈家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、道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0.83km²,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全面发展,为乡村生态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发展环境。
道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新洲区东部,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道观河风景管理区、旧街街、徐古街三个街区、10个行政村,流域面积35.22平方公里。项目于今年4月启动,目前工程各项进展顺利,生态岸坡、廊道水渠雏形初显,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。
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水利管理科江红霞介绍说:“项目治理后,道观河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,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,减少了入河泥沙,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,维护饮水安全,实现流域内山青、水洁、村美、田沃。”
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以道观河磨盘山800亩荒山为基地,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,于2009年4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“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”。园区基础设施完善、生态景观优美,通过建设国家水保监测站、生态果园、水保示范区、人工湿地、科技展示区,举办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培训活动,全方位展示新洲水土保持技术和成效,是新洲区水土保持教育与建设生态新洲的重要宣传窗口。目前,园区已接待青少年活动13500人次,社会各界人员35000人次现场观摩学习。同时,通过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村湾、小手牵大手的形式,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普法宣传教育活动,增强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。
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汪斌表示:“我们将坚持把水保惠民、利民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共同缔造深度结合,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,科学水土流失深度治理,做到治理一片、见效一片,实现‘百姓富、生态美’,为加快新洲生态文明建设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”
(转载自武汉电视台)